多地污水直排,農村污水該何去何從?
時間:2020-12-04 16:49:25閱讀量:
2020世環會將于8月31日-9月2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
本屆展會新增智慧環保展及舒適家居展,更有除塵及脫硫脫硝、村鎮污水綜合治理、廢水零排放、垃圾滲濾液等全新展區。
其中村鎮污水綜合治理旨在通過圍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行全方位交流及解析,破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難題,建立與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的環保運營體系,共同探討經濟可靠、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水污染防治模式,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積累更多“經驗”、探索更多“方案”。
農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質復雜。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供水設施簡陋、自來水普及率較低,特別是偏遠山區等條件落后的農村地區,居民的用水得不到保障。此外,農村地區的居民日常生活較為單,農村居民人均用水量遠低于城市居民,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人均排放量也遠低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房屋基本都屬于自建房,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合理的總體布局規劃。因此,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諸多差異,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溝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湖泊,還有的農戶將糞便等收集作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潑灑,使其自然蒸發或滲入土壤。從總體來看,村鎮分布密度小和居民的建筑布局隨意導致了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變得極為分散。農村地區缺乏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致使垃圾隨意堆放。因此,農村生活污水除了居民的家庭活動用水外,還混有垃圾堆放產生的污水和高濁度的雨水徑流等,匯集的污水水質成分復雜。各類污水比例受生活條件狀況、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而不同,并且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家庭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來源會越來越多,水質成分也勢必更加復雜。
農村污水如何治理
制定規劃,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對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加快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各地各部門應提高認識,形成共識,深入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經濟社會、人文和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目的、落實責任,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促進新農村建設穩步、快速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加大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生活污染。秸稈焚燒污染和化肥、農藥、農膜等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產業結溝,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的節約型農業。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搞好植樹造林等生態保護工程,合理、科學施用化肥和農藥,引導增施有機肥,從源頭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防止士壤板結,提升土地肥力。
結語
生態環境是人類繁衍與發展的客觀條件。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發展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它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當前上升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不管發展的速度快慢與否,環境的可持續性是它發展前進的決定動力。在大工業生產出現時期以及人口劇烈增長的境況下,自然資源的過量消耗也愈來愈龐大,大量的需求與破壞使得農村的天然經濟港灣越來越縮小與灰暗。怎樣以最小的環境代價保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需要重視的頭號問題。除了人為的修復與改進外,生態修復也同樣具有顛覆性的意義。環境自身的修復是最原始的修復,天然方式使得所有的廢物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與轉化,只有這條必經之路才是農村生態修復的唯一途徑。
下一篇: 專家解讀2020年建筑行業發展趨勢